提高校園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認識及觀念轉變!

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己的特點。提高校園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認識及觀念轉變!學校要遵循園林綠化的普遍原則,又要考慮學校自身的特點要求。學校不是體閑公園,不是市政廣場, 因而,學校不能只考慮綠化、美化、還應考慮如何通過綠化、美化來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的園林綠化必須堅持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指導思想.嚴格遵循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校園是教書育人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豐富個性的空間,它應該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種個性成長的需要和心靈成長的力量和環境,它應是積極向上、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室外大課堂,它應有良好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達到有益于師生之間教與學的生態型美好環境。
統一規劃,合理安排
規劃不僅是學校的建筑規劃,也不單是校園的綠化規劃,它是校園內建筑設施、道路、各種管道、線路設施、活動場地、花草樹木、山石水體等的總體規劃。學校的園林綠化要在“實用、經濟、美觀”原則的指導下, 營造一個防暑、防寒、防風、防塵、防噪聲的校園“小氣候”,創造一個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優美環境,突出教育的特色與本校的主題。目前,大多數中小學的校園規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有的認為規劃就是建筑物的規劃, 根本沒有把校園綠化考慮在內;有的不找專業部門規劃或不經過主管部門審批;有的隨心所欲變更規劃,前后幾任校長銜接不好,校長換,規劃變。凡此種種,對校園環境的建設極為不利,應該引以為戒。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適地適樹,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學校應該從當地、當時的實際出發,探討搞好校園綠化的路子。針對目前校園綠化中的不足,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解決好“規劃模式雷同”的問題。就是許多學校不能體現各自學校的特色,規劃模式相似,不同類別的學校其規劃模式應有所區別,如職業中學、普通高中、初中、小學等,其學生組成、活動場地、教學內容、管理要求等方面不盡相同,在規劃布局上要適應各自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即使同類學校,也應根據其占地面積、辦學規模、地理位置的差別而有所區別。
注重立意,突出綠化及景觀環境感染力
中國古典園林非常講究意境美,現代社會也公認園林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校園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場所,而綠化及景觀元素正是表達這種積極向上、富有朝氣和帶有啟迪性環境氛圍的素材,創造人文與自然想結合的環境是生態型園林綠化及景觀設計的目標。設計時應從構思立意入手,創造能夠產生積極作用的環境氛圍,使廣大師生從環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激發教者教書育人,學者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簡潔明快,突出時代性
從表現形式上看,校園環境以清新自然、幽靜典雅為佳,校園內的綠化景觀設計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簡潔明快,樸素大方,構思巧妙。運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和材料表現主題,顯現時代的風格情調。
以綠為主,突出綠化及景觀美
校園環境應當是滿目蒼翠,鮮花盛開,以宜人的綠化及景觀來消除師生們的各種壓力。要創造宜人的室外學習環境就離不開綠化及景觀,尤其是合理配置的環境綠化和景觀,校園在以綠為主的基礎上還應注重體現藝術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更進一步講在綠化及景觀配置上還應考慮能夠體現四季常青的校園精神。
校園綠化設計基礎
校園空間特殊,可綠化土地面積有限。因此,綠地規劃應做好以下幾點:
1、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服從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操場周圍、圍墻內外等有限的土地做文章,爭取把學校建成“花園式”學校;
2、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從老師和同學們工作、生活、學習需要出發,綠化為教學服務;
3、綠地布局、分布應合理,注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盡量形成點、線 、面相結合的統一綠化體系。要以學校的建筑、廣場、運動場、道路等為主體,用綠化來襯托和組成不同的空間。不能只顧頭不顧尾,也就是只注重校門口的綠化,而忽視教工生活區、體育活動區等的綠化;
4、要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點綴園林小品,植物造景應注意季相變化,努力形成春花爛熳、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的四季景觀;
5、植物配置時,要以落葉喬木、常綠喬木為主,充分利用花灌木,合理利用攀援植物,將喬木、灌木、地被、草花有機地結合起來。